zac's writing

22/12/07论文汇报后的一些感想

昨晚在图形学课上讲了GRIS。 昨天有一点疲劳,说话有点哑,脑筋也不太灵光,自己敲的公式要看一会才能看出意思。 当然这并不完全是我状态的关系。经过几次实验,我发现在展示材料里插入公式,敲代码很爽, 但是自己过会再看却会一脸懵。 当然读不懂还有个原因,材料中基本上是对原论文材料的直接复制,而且是英文,我自己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 展示材料中理应浓缩原材料的内容,可惜这次准备得还是匆忙,没时间做浓缩和编排可视化材料了。

我对偏爱格式优美、结构对齐、严谨推导的公式的实践一直不太赞同, 主要是我读起来觉得很费解; 自己实践了几次之后觉得在一个大记忆模块中应该最多引入一个印象深刻的公式,以看到就能记起来说的什么为要义。

这就要说到这次展示的整个准备过程。 展示大概是一周前开始准备的,这一点还是太拖拉了,以后还是要注意, 因为之前老师说从上周开始展示而没有指定具体人员,本来如果安排到我上周展示那就只剩一两天来准备材料了。 一周前我已经确定了论文,看了一点点引言,然后反复看这个SOME2视频。 一周时间的前五天时间我在折腾WebGL,妄想做个简单的复现。 花了许多时间看WGL教程和抄项目,结果最后还是没有搭起来一个实时光追的窗口,WGL的API实在还是太繁琐了,不会debug。 现在想来即使搭出这个窗口,我也没法在剩下两天时间里复现gris里那个庞杂的工程,所以幸好还是及时放弃了。

真实撰写展示材料的时间只有两天。 我很看重图形学课的展示,一方面对图形学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借小讨论班这个不太熟悉的环境无所顾忌地实验展示方法。

回顾前两次展示,第一次展示软件是ppt,因为原项目CLIPasso 提供了很多材料——视频、图像、talk、colab网页,本身又很直观, 我在展示中放了很多可视化内容,比如自动播放的草图化过程。 不过展示中还是出了个小的“惊慌时刻”,就是我突然发现讲了半天都没讲到CLIPasso是做什么的,也许是潜意识中觉得这太显然了不需要说明吧。 展示的最后,我把在SIGGRAPH上看到的另一篇文章的视频拿过来做了个下期预告。

第二次展示软件是slidev,因为manim kindergarten群里的widcardw推荐了。 为此我在工作电脑上安装了node和一堆包,到最后都不确定装到了什么地方,只能祈祷电脑空间足够大。 Slidev尚处在开发阶段,它的脚手架和manim有点像,都比较透明,就是如果感兴趣的话就可以看源代码, 相对来说源代码还比较可读而且分模块(实际上slidev很多模块都是单独的软件)。 Slidev生成的实际上是个网页,但是必须要在http server上打开才能正确跳转,这一点一直困扰着我, 我试了好久都没想到一个转换成简单html文件的办法。它提供导出pdf的方法,但是其中的视频会显示载入中的黑屏。 导出的spa(单页应用,不需要在目标电脑上安装node+slidev)不知为什么封面图丢了,可能是个小缺陷。

第二次展示是一篇非真实空间建模和光追设计的文章,但是没有源代码, 作者也没回我。我更加不可能复现一个完整的项目出来。最后我大致上写了下论文的一些要点,没做coding。(结果又忘记说明论文的主要功能了) 但是slidev的使用过程让我熟悉了写网页的一些方法。虽然slidev的主体是一个markdown,但是我会往里面添加颜色标注之类的。 除此以外,我还试写了个threejs的web窗口,熟悉一下three的api。基本上没有辅助说明的作用,纯粹是写一下试试手。

第三次,也就是昨天,我用的是纯粹的html/css。 这次的准备工作对我的提升主要是熟悉了css,因为花了很多功夫设置背景色和调字体、位置。 考虑到要做展示,我把内容分页展示出来,这样一屏幕基本上只会展示几段话,不会挤在一起让读者不知该看什么。 如上所述,写(抄)公式的时候是很快乐的,但是自己重读的时候却云里雾里。 当然,所有排版都自己完成确实花了不少时间,结果23页的论文实际可能只看了十几页, 实际上花了很多篇幅写restir前两篇文章的内容。